以色列的做法让内塔尼亚胡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以色列逐渐孤立在国际社会之外。联合国接连三次投出罕见的票型恒富配资,而美国则再次展现出其强硬的外交手段,打压任何与以色列对立的声音。在这种关键时刻,中国通过两部国际公约,为巴勒斯坦在联合国大会上打开了“直通车”。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9月9日,当时以色列空军公开闯入了卡塔尔的领空,袭击了总部位于多哈的巴勒斯坦哈马斯抵抗组织。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联合国开始行动,向以色列发出了警告。
仅仅在两天后,即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便召开了紧急会议。来自世界大国的15个安理会成员国,包括中、美、俄、英、法等国,在会议上投出了全票通过的决议,强烈谴责以色列对主权国家卡塔尔的侵略行为。这一罕见的全体一致表态让世界看到了联合国的决心。
展开剩余68%紧接着,联合国大会也随即采取行动。以142票赞成、10票反对、12票弃权的压倒性票数恒富配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份文件,意图彻底解决巴以问题,并支持建立两个独立国家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逐渐被国际社会视为主流共识,标志着巴勒斯坦国家地位的进一步得到认可。
到了9月19日,联合国大会召开之际,巴勒斯坦高层却面临无法参会的困境。原因是美国在8月通过撤销包括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内的80名巴勒斯坦官员的签证,阻止他们按时参加会议。面对美国的这一“签证武器化”手段,联合国成员国们重新团结起来,在19日的会议中投票通过,支持巴勒斯坦总统通过视频方式参会。
投票结果再次显示出国际社会的支持,145国赞成、5国反对,巴勒斯坦终于得以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引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强调保障巴勒斯坦等小国在联合国的平等权利是所有成员国的责任。最终,14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的表决结果表明,国际社会普遍支持这一立场。
对于以色列来说,这一连串的外交挫折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内塔尼亚胡面对联合国连续三次表决的“破防”,也不得不承认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孤立。然而,面对压力,以色列并未收敛,反而在加沙地区加大了军事行动的强度,防长卡茨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得意地表示加沙正在“燃烧”。
从巴勒斯坦的角度来看,尽管能够通过视频方式参加联合国大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解决问题的真正关键依然在于当地抵抗组织的坚决抗争以及国际社会的有效制裁。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几条谴责性决议,虽然意义不容忽视,但其实际效果仍然有限,远未能彻底改变巴勒斯坦的困境。
发布于:天津市展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